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   

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

Последние свидетели: сто недетских колыбельных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

譯者:晴朗李寒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2016/09/06

 


WORDS  

全世界的幸福都抵不上無辜孩子的一滴淚水。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2013德國書商和平獎、2013法國梅迪奇文學獎

◎50年來首次以紀實文學獲諾貝爾文學獎

◎台灣版獨家作者序、首刷限量作者簽名

 

2015年是二戰終戰70周年,ISIS持續恐攻,難民潮中海灘的小男孩引起全球關注,201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危機,普丁的強人政治再次受到注目。這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亞歷塞維奇別具意義,她花費三、四年書寫,記錄超過500人的對談,收錄101篇故事。從戰爭時年僅2到15歲的孩童回憶,拼寫出一個世代的聲音,一幅不同的人性圖像。

 

「當時像我們這樣的人很多,大家都在尋找自己的父母,即便父母已經死了,他們仍會繼續尋找……」

 

不要把我媽媽埋進坑裡。她會醒來……

對他們來說,死亡,不是從課本上學會的,而是用他們純真的雙眼。

二戰期間在蘇聯有100萬兒童死亡。假使透過這101個孩子的眼睛,我們是否可以看到戰爭的真相?不再是勝利與榮耀,而是瘋狂與荒謬。

我是沒有童年的人,代替童年的,是戰爭

這裡沒有英雄、沒有名人,每個都是平凡人物,但他們的真實經歷卻比小說更驚人。即便孩子們不必上火線作戰,但在戰火中成長,在行刑者與受害者之間長大,看著俄羅斯軍人與德軍交替出現,見過無數屍體,有個孩子說他以為戰爭中只有男人會死亡,原來女人也會死。有的孩子說,戰爭在他們的想像中是一生最有意思的大事,是最大的冒險,當真正的戰爭發生在眼前,人們卻都傻了,變成了啞巴,只能瞪著恐懼的眼睛。他們的童年在戰爭裡學會挨餓、也學會祈禱,最終成了沒有童年的人。

透過戰爭我們看見人性

書寫的內容誇越1917年到今日,如同啟示錄般的文學,用多種聲音拼貼出時代全景,精確描寫人性與社會。不只是記錄事件和事實,也是記錄人類情感的歷史。我們因此了解在事件中,人們如何思考、理解、記憶,他們相信與否,他們面對哪些希望與恐懼。亞歷塞維奇說:假如我們不去記錄,在數十年後我們會很快地忘卻,或是拒絕面對。或許我們從來不明白何謂戰爭的真實,那不是英雄主義、家國光榮,或用戰爭換取和平所能掩蓋的,唯有透過如此貼近真實的文字,才能讓我們體悟戰爭的殘酷。今日在世界各地仍舊不時發生戰爭與恐攻,處於和平地帶的我們,唯有直視這些苦難,才能面對與理解,或許才能再次喚醒人性的良知,與了解生處和平地區的我們何等幸運。

 

 

WORDS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Svetlána Alexándrovna Alexiévich(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二戰中女性的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悲鳴》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最後的蘇維埃》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WORDS  

 過去就曾經讀過這種以敘述戰爭背景為主的文學作品,所以對於面對戰爭帶來的痛苦與噩夢早已有心理準備,只是在讀《我還是想你,媽媽》的時候,從中產生的情感與痛楚卻比之前讀過的故事還要深刻,也許是因為它是以孩子的角度去詮釋戰爭所帶來的悲歌與浩劫,即便他們當時不懂得戰爭的殘酷、無情,但是能從他們的童言童語當中感受到不斷從天而降的飛彈炸毀村莊,那些斷垣殘壁、屍橫遍野景象好像都歷歷在目,相當真實又怵目驚心,即便沒有親眼見證,卻也足以從那些字句想像出當下那種失去家園、摯親的傷痛與心碎感

 這一百零一個故事的篇幅並不算很長,所以讀起來並沒有什麼負擔,且每篇呈現的場景與故事都不盡相同,有的只是因戰爭流離失所,有的則是失去最摯愛的親人,但我覺得這都不是什麼新奇的事,這些故事最令人精豔的地方就在於,它沒有很直接的敘述那些驚心動魄的畫面,也沒有特別去描摹在戰爭底下的緊張氛圍,但是我們卻可以依憑著最質樸、單純的文字去了解當時的窘迫和慘狀,而且很令人敬佩的是,作者竟然能把成年人回憶過往所用的言語轉化成孩子稚嫩的口吻,讓人更容易就能體悟到年幼純淨的心靈就受到創傷的感受,也許當下他們年紀還太小,不懂得自己所經歷過的是怎麼樣的夢魘,但是由我們成熟的思維去解讀他們的故事時,便會發現許多更叫人鼻酸的事實,這就是為什麼在體驗過這一百零一篇悲傷故事後,能夠久久無法忘卻心裡複雜又難以言喻的感觸。

--

 不得不說,這本書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真的是實至名歸,很少人用這種片段回憶的形式去呈現戰爭,也很少人能用最純真的字句去描繪血淋淋的殘暴世界,而且每個故事雖簡短卻都令人印象深刻,有時可以從中看透人性的善惡,有時又能從中看到人們是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覺得自己也正親身體驗故事中那些被塵封的沉痛記憶,用整個靈魂去感受戰爭的瘋狂與可怕。

 我們的心靈也許未曾受過傷,但是藉由這些失去父母的孩童眼裡可以看見難以從他們心裡抹滅掉的黑暗禁地,可以了解到他們的內心是多麼地害怕、不安,當死亡近在眼前時,他們又是多麼地痛苦無助

 我們很幸運地逃過戰爭的肆虐,不必經歷這段沒人願意回想起的歷史,但不代表我們就要忽視戰爭帶來的威脅,以及它留下的瘡疤,當我們正視這些過去的黑暗時代,我們才會領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運,了解到也許世上最糟的事情都比不上戰爭的慘烈,除了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平和,還得學著去替人祝禱,畢竟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仍有人困在戰爭的風暴中,心靈受到一次次的摧殘、凌虐。絕對沒有人能憑空想像出受到戰爭波及的難民生活有多麼的苦,但是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去理解、想像他們可能經歷的一切噩夢,也許我們不能幫助些什麼,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盡可能地避免歷史重演,將更多愛傳遞給更多人,終有一天或許能縫補曾經失去童年的孩子所留下的疤痕。

 

 

WORDS  

以下同樣為以戰爭為背景所寫的故事:(點擊書封可以進入博客來書籍頁面)

 

           留下我悲傷的故事                      母親的秘密

1398137237-2266243135_m  1428911917-137078228_m

{Book}《留下我悲傷的故事:蓮娜.穆希娜圍城日記》 試讀心得 

{Book}《母親的秘密》My Mother's Secret 心得  

 

                偷書賊                                 安妮日記 

635604784957676250  003439r0dtppxt4qjdlzwx

 

《留下我悲傷的故事》和《安妮日記》都是在戰爭期間的小女孩把親身經歷的種種紀錄下來的日記

《母親的祕密》主要是描述納粹統治期間,藏匿猶太人的故事

《偷書賊》也同樣是以納粹時代為故事背景,描述小女孩莉賽爾在戰亂期間被送到寄養家庭的故事。

  

 

 

 

arrow
arrow

    艾米希莉 Ames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