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一個心理病態》書評心得
犯罪驚悚類型的故事有一種莫名的魅力,尤其在偵查探案、犯罪側寫及剖析罪犯人格心理的過程最是引人入勝,不過,往往這些故事所探討的犯罪心理,僅著重於犯案動機、手段及罪犯性格,主要的目的只是為了「破案」,將真兇束手就擒,但對於他們是如何成為冷血殘暴的殺人狂通常都僅有輕描淡寫地帶過,鮮少有機會深入了解是什麼原因促使一個正常人倏然間成為殺人不眨眼的禽獸。
《創造一個心理病態》藉由真實案件挖掘心理病態者的暗黑人格,更是提供有別於以往的觀點與思維,打破既有的刻板印象,追溯心理病態的根源,看似是相當難理解的犯罪心理學,作者馬克佛里史東博士以記錄形式娓娓道來罪犯異於常人的心理,甚至列舉許多知名的電影殺人魔角色,透過分析他們的行為,並跟隨著他們的思路與情緒拼湊出在成為加害者之前所承受的創傷與陰影。
「是什麼因素,造就出一名心理病態者?」
心理病態並非與生俱來,沒有人生來就是「怪物」,就算先天基因異於常人,也不一定就因此成為罪犯或心理病態,多半是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而被「創造」出來,就像校園霸凌者往往也是因為曾經也是受暴者,為了拾起尊嚴,固然選擇在另一個環境成為霸凌者,證明自己並非懦弱者,也好讓內心得到平撫與慰藉。
或許這樣的比喻不夠貼切,但我深信著加害者曾經是受害者的理論,畢竟在看過那麼多犯罪影劇、紀錄片,加上本書記錄的案例,這理論確實是有跡可循的,且能證明其與社會制度脫離不了關係。
讀《創造一個心理病態》最有意思之處,就是能看見《追殺夏娃》薇拉內爾的影子,她同時具備著七名心理病態的人格特質,喜歡操縱局勢(所以總愛單獨行動,也常常不照計畫走)、說謊成性、善於偽裝(根本變色龍)、剝削性地依賴他人、會自我傷害、冷酷殘暴,卻也有自省、想要改變的念頭。
整部著作完全可以對應到《追殺夏娃》薇拉內爾在遇上夏娃之後的心境轉變,從第一季殺人不眨眼的殺人魔,願意為愛留夏娃活口,甚至到最終願意為了她受洗、上教堂,盡可能不要再殺害任何無辜的人,以證明自己已經改變了,配得她的愛。
雖然心理病態是危險人物,但仍舊是有機會被拯救,抑或有幾會阻止下一個心理病態的誕生,其實有很多人的處境都與現實中的倖存者相似,最終成為倖存者的人們因為在生命最低潮時,受到很多關愛與幫助,才得以走上光明的路,而這些罪犯儘管已經洗不淨沾染鮮血與罪孽的雙手,至少他們的心還有機會重見天日,不再只是永遠活在陰影與黑暗中。
〖《創造一個心理病態》五大看點 〗
★ 顛覆傳統思維分析心理病態,破除錯誤迷思及刻板印象, 並給予更合適具說服力的解釋 ★
★ 透過真實案件探討創造心理病態的多重原因 ★
★ 深入了解《追殺夏娃》薇拉內爾的角色原型 ★
★ 以犯罪心理電影的角色應證各種觀點 ★
★ 不同以往的犯罪心理入門課 ★
書名|創造一個心理病態:七種最危險的暗黑心靈
Making A Psychopath: My Journey into 7 Dangerous Minds
作者| 馬克‧佛里史東 Mark Freestone
譯者| 林金源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2.03.16
【書籍簡介】
★心理病態如何形成?他們是先天的變態殺人魔,還是後天環境的受害者?
★以社會學獨特視角,分析世界上最匪夷所思的真實心理病態犯罪案件。
★精煉七種病態心靈,揭露環境、經歷、性格、情緒、思考、行為等交織而成的多元樣貌。
一名真正的心理病態者,會呈現出什麼樣瘋狂扭曲的樣貌?
從最高戒護所接觸最危險的心理病態個案,到為口碑爆棚的驚悚影集《追殺夏娃》量身打造變態殺手角色,他的工作就像挖掘犯罪心理的考古學,層層剝開暗黑的經驗和情緒,看見隱藏表層之下不為人知的複雜心靈,並探索那些造就出「心理病態」背後的脈絡。
1990年,社會學家馬克‧佛里史東博士參與了一項英國國家級計畫「危險嚴重人格疾患」(DSPD)。這個計畫設立全國最高戒護醫院,將全英國刑事案件中判定為最嚴重的心理病態者,集中監督管理。而佛里史東的任務,是近距離接觸、觀察研究、訪談並記錄這些個案的發展,尋求治療的可能。
本書透過對真實案件的分析,探討大腦結構、遺傳基因、童年陰影、關係匱乏、環境壓力和創傷等因素,對病態心靈產生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這些故事見證了一場又一場創造出「心理病態犯罪」的完美風暴,足以提醒你我所身處的社會體制,該如何為此負起責任。
(書籍簡介摘錄自:博客來;《追殺夏娃》劇照來源:BBC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