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少年阿罕默德》敘述位在比利時小鎮,名為阿罕默德的13歲少年為伊斯蘭教虔誠的信徒,但因為過度崇拜有著激進思想的表哥,使得他以成為像表哥一樣的聖戰士為人生目標,受到激進教義的洗禮下,阿罕默德對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已經到走火入魔的境界,原本該是純真善良的青少年,卻在表哥的煽動之下引燃仇恨之火,驅使他決心殺害自己的老師來證明自己有能力成為聖戰士。

 

 

看似是如此荒謬、瘋狂又具爭議性的故事,卻是真實反映著比利時一直存在的社會問題,由於過去歐洲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其主謀者皆來自於比利時,因此使得比利時被視為恐攻分子的溫床。達頓兄弟大膽地以這樣的題材來探討善與惡之間的微妙關係,藉由塑造阿罕默德這個複雜的角色來刻劃偏激的宗教思維,隱射歐洲恐攻問題,並襯托出善惡間存在的矛盾與和諧。

undefined

  • 善惡之間的隔閡

善與惡,事實上僅有一線之隔,人們可能因為受到某些刺激或變化而選擇迎向光明又或是邁向黑暗,透過阿罕默德來詮釋善惡更是能產生內心的強烈衝擊感,年紀僅十來歲的青少年應該是擁有一顆純真善良的赤子之心,卻受到激進思想的影響而染了一片汙濁的黑,且被信仰蒙蔽了理智的雙眼,使他在盲目地追隨教義時,喚起心中的惡來達成他以為的神聖使命。全片在特寫阿罕默德的時候,會營造出一種壓抑、肅穆的氛圍,恍若闡述著被惡壓迫的善念,而他對教義的忠貞則悄悄地抹滅在他那個年紀該有的青澀、純樸。

 

 

儘管《少年阿罕默德》以「惡」作為阿罕默德人格設定的起始,但他周遭的人事物卻都是以一種「善」的存在圍繞在身邊,讓他循著惡的根源發覺心中依存的良善,阿罕默德的心就像被關在沒有上鎖的籠子裡,心底深處的他或許曉得只要輕推牢門就能逃離束縛,但被洗腦的思維卻使他選擇待在囚籠裡,一意孤行地堅持無稽的理念,也不願讓真正關心的親人靠近,直到他接觸到更多懷抱著善意的人們後,那份在他心裡的堅持被動搖,即使只是短暫的瞬間,卻能讓人看見微小變化下,屬於男孩的溫柔笑顏。

undefined

其實起初在觀影的當下並沒有察覺到這些藏在劇中的零星細節所代表的意涵,但事後回想起,便能明顯感受到其中的微妙之處,達頓兄弟特別以走火入魔的少年作為故事的核心,為得是能凸顯善惡之間的衝突感以及無形的連結,無論是惡還是善,沒有一方能絕對占據人們的心,畢竟兩者一直都是共存的,唯有環境才能影響並滋養它們茁壯。

undefined

  • 時間的淬鍊使我們成長

阿罕默德執著於成為聖戰士,一心一意只想藉由傷害他人來達成目的,卻不曉得自己已迷失於謊言當中,他之所以會盲從這些激進且極端的理念,一方面來自於對事物的無知,因為太過於純真、不成熟,沒有獨立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他人想法的牽制,甚至會誤入歧途;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自己失去了信念,需要憑藉著表哥口中的聖戰來取得認同,即便得因此犧牲性命也無所謂,然而對信仰的過度崇拜並無法幫助人們找回信念、填補內心的空虛,並予以真正的解脫。

 

「明白自己的過錯,是需要時間的。」
“La compréhension prend du temps.”

每個人都會犯錯,唯有犯錯才能使人成長,亦如沒有跌倒過就不會知道要學會再站起來,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在錯誤的當下了解自己的過錯,若是沒有經歷過類似的境遇、感受到受害者的痛苦或是付出慘痛的代價,就不會曉得自己所造成的傷害。不過在時光的更迭下,因為接觸過不同的人事物,也累積了許多的人生經驗,心智會比原先要更成熟些,無意間就會對於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有所頓悟並懂得反省。

《少年阿罕默德》不只是反映潛在於現實的社會問題,藉此探討善與惡的差別,更是敘述一段關於成長、轉變的心靈旅程,而故事架構的巧思設計,為劇情及結尾帶來些許的衝擊、震撼,且留下的餘韻也極為發人深省。

 


undefined

片名|少年阿罕默德 Young Ahmed

導演|「達頓兄弟」Jean-Pierre Dardenne、Luc Dardenne

演員|Idir Ben Addi、Olivier Bonnaud、Myriem Akheddiou

發行商|捷傑電影

 

 

上映日|2020.02.21

預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米希莉 Amesily 的頭像
    艾米希莉 Amesily

    艾米希莉的啃書觀影日常

    艾米希莉 Ames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